所謂版式設計,即在版面上將有限的視覺元素,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,將理性思維個性化地表現出來,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視覺傳達方式,可以產生感觀上的美感。
版式設計的範圍可涉及報紙、雜誌、書籍、畫冊、產品樣本、挂歷、招貼、唱片封套等平面設計的各個領域,它的設計原理和理論貫穿於平面設計的始終,在這其中有哪些關鍵點呢?
空間
當平面的空間範圍內有一個形像出現,就有了它們之間的空間構成,任何版式設計在形態的原理上,均隸屬於點、線、面的分類:點形態在空間中產生活躍、輕鬆的視覺效果;線形態在空間產生方向性、條理性的美感,而面形態與空間產生層次性美感。
例如:面具有平衡、烘托及深化主題的作用,大面積的面的形態,給人的視覺以擴張感;小面積的面的形態,給人的視黨以內聚感;實的面形態,往往給人以量感大、有力度;虛的面形態,往往給人以輕鬆而無量感,一般是用來襯托。
重心
重心是心理上的中心,重心在空白的版面上是由位置而定,它常處於中心偏上的位置,當出現一個主形時,即由此形象位置而定;當形像數量增多時,就由視力的焦點、重點、力的匯集點而定。把握重心也就把握了編排的整體性,重心在設計技巧上的處理,有以下三方面:
①主體形像大、強、有力,在視覺中有壓倒一切形象的優勢,成為整個版面的重心,它的表現往往充斥整個版面,或者位於版面中間。
②視線的吸引與停留,形像在版面面積雖不大,但置於大空間中,因此就具有了吸引視線的優勢。與此相同效應的的是反虛為實,借助周圍的密集形,而使空間成為視線的焦點。
③心理上的重心,當重心並不停留在具體形象,而藉助於形的動向、力感、空間的趨勢、方向的暗示,轉移到力的匯集點,這就是心理上的重心。
對比
版式中的對比因素是無所不在的,不論是形與形或是形與空間,它們之間的大小、長短、多少、疏密、虛實等等,隨時都存在,只是對比的距離與程度不一而已,把握對比關係的協調與反差,這是編排藝術常用手法之一。
對比可以拉開畫面的反差,給人以視覺刺激。但是在版式設計的應用中需要根據畫面的實際需要加以應用,否則容易給人造成雜亂之感。在佈置畫面時通常會保持大的對比、小的調和,也就是說在畫面的佈置上,總體使用對比的手法,而局部是調和的方法,把各部分串聯起來,使畫面動中有靜、有張有弛,給人變化中的協調感。
視覺流程
①位置關係的流程。依靠位置的主次關係來確保流程的合理性,這是流程處理中的常規技法。例如:版面的左上方是視線的進入位置,從上而下從左至右地移動視線是最合理的,可以說是符合人的生理習慣的,因此對於嚴肅性的視覺傳達非常合適。
②形象關係的流程。形像有吸引視線的魅力,不管其位於何方,都能成為視線的開始,因此靠主體形象的動勢、形象的動作、方向的指示等,來引導視線的進程,感性地把握先後的視覺流程。
③重心誘導的流程。在形象主次不太分明的編排中,視線的流程往往是從版面的重心開始,然後順沿形象的方向與力度的傾向來發展視線的進程,這是一種含蓄的視覺流程。
④導向訴求的流程。版式設計中,有時因形像多、資料雜、方位不可控制等多種因素,最有效地實現控制莫過於借助文字、標號等有先後信息的符號來引導流程。例如:1、2、3、4……A、B、C、D……等等,這雖是硬性地解決先後秩序,但目標明確,不會造成混亂。
邏輯性
在繪畫中人們常常用“風格”一詞來形容出現在繪畫中的某種統一性,但在版式編排設計中用“邏輯性”一詞來表現會比較恰當,甚至可以用“精於算計”來形容設計師們花在統一整個平面韻律上的心血。
①整體與局部。任何一個版面在視覺效果中應該是完整與統一的,它表現為重心不宜多、視覺流程清楚、形式統一、主次分明等。任何個版面由於都是局部組合而成,所以有效地發揮局部表現,同樣是表現主次、中心等效應的需要,使版面生動、活躍。
②功能效應與藝術效應。任何編排都是為訴求內容服務的,而不是為表現而表現,讓信息以更合適接受者的方式被接受才是根本目的。版式設計應該更注重傳達,使傳達的內容表達得更明晰。